天天看點

中介包圍小紅書

中介包圍小紅書

撰文| 文烨豪

編輯| 吳先之

“自從我在别人筆記下留言想租房後,一堆莫名其妙的人來私信我,有的讓我一起合租,有的讓我加微信看房源,甚至前腳剛和一個人說想租loft,後腳就有人帶着一堆loft房源過來問,真的是無孔不入。”小A吐槽道。

吐糟的對象,正是月活2億的種草平台——小紅書。在此之前,小紅書屢此因“虛假種草”及“濾鏡”問題遭點名甚至下架,但多次整改之後的小紅書,似乎仍難以同亂象斷絕關系。

最終,害怕受騙的害怕受騙的小A不勝其煩,選擇了多掏了數百元同自如簽約。而同所有流量池一樣,小紅書似乎也已被中介占據,再度陷入信任危機。

中介包圍小紅書

與安居客、貝殼等垂直平台清一色盯着職業照頭像的中介不同,聚集于小紅書私聊的中介同素人使用者并沒有明顯差異,有的甚至會發幾篇關于個人經曆的租房筆記,叫人難以分辨。

中介包圍小紅書

這些筆記大多圍繞租房與生活展開,内容以小資、文藝青年享受生活、實作理想為主,配圖普遍較為精緻,和其他平台随手拍的房源圖相比簡直是降維打擊。不過,這類筆記存在着一個共性,即永遠不會提及房源細節與具體價格,感興趣的使用者隻能留言與私聊。

而私聊中,倘若不将使用者導入私域,這群人同樣拒絕談價,且打死也不會承認自己是中介,但一旦成功添加微信,其便會脫去羊皮,靠多款房源進行資訊轟炸。此時,小紅書上使用者心儀的房源已然不在,取而代之的是賣相較差房源,或是遠超筆記流露價格範圍的同類型房源。

“公司要求必須約客戶帶看,有時候完不成任務就隻能先編一些價格便宜,裝修又豪華的房源把客戶留下來,但實際價格遠比标的價格高,有客戶問就說房源剛租掉,然後帶看别的。”一位中介說道。

其實,這在行業裡本是普遍現象,部分垂直也加強了對虛假房源的鑒别,但在小紅書、知乎等平台上,使用者占據着内容生産的兩頭,使虛假資訊得以藏匿于一衆正常的筆記中,悄然收割着使用者們。

除租房外,留學、教培也是中介泛濫的重災區。相比用虛假房源引流沖KPI的房産中介,留學圈的中介下限更低,粉飾自身的技術也更為高超。

“疫情原因,現在留學環境和之前差了很多,很多過去的資訊與政策放在今天都不适用了,網上資訊又很碎,是以想找家靠譜的中介。一開始是去百度搜,但隻搜到鋪天蓋地的廣告,有用的資訊很少,于是就想到了小紅書。”小D說道。

當時,小D覺得小紅書上的留學資訊很豐富,還有很多姐妹分享自己的留學案例,加之自己迫切的出國願望,很快聯系上了“留學部落客”所推薦的機構,後者宣稱全拒包賠,且支援保錄。大好前程近在眼前,小D很快同該機構簽約,然而,麻煩卻接踵而至。

“簽約後,我的留學顧問就暗示我學曆背景差,GRE分可能會不夠,勸我降低标準,要麼直說保錄沒申請上是可以退費,但時間卻浪費了,不如走差點的學校,反正差別不大。”最終,自感受騙的小D咬死非保錄學校不走,還是退掉了錢,但同時卻也錯過了留學季。

一位業内人士指出:“重金保錄無非兩種邏輯,一是學生本來就能申請上,中介正常申請,躺着收錢;另一種則是明知申請不上,但PUA學生走能走的學校把錢賺了,走不成退費便是,因為錢已經從走掉的學生那裡賺夠了。”

當然,部分留學中介同國外院校建立有合作,在院校錄取要求與文書喜好方面掌握有資訊差,确實能在留學規劃方面提供幫助,而正規中介通過小紅書适當宣傳亦無可厚非,畢竟隻要存在資訊不對稱的領域,就必然會有中介。

但同房産中介一樣,許多留學中介也化作素人模樣混迹在小紅書以姐妹相稱,将使用者導入私域後才暴露出真實面,使其中多了些許欺詐的意味。更不必說那些隐藏在陰影裡,與灰黑色産業牢牢綁定的黑中介們。

小紅書,下一個58同城?

近年來,網際網路語境中對HPV病毒的讨論引爆了公衆的“九價焦慮”,“一苗難求”的現狀則引得一衆灰黑産玩家聞訊前來。

九價代搶是最為普遍的“玩法”,這其中既有通過技術手段約苗賺差價的“真黃牛”,也不乏吃準群體焦慮穿着黃牛外衣的真騙子。

衆所周知,九價HPV疫苗适用人群為16至26歲女性,正好同小紅書使用者池高度比對。極光資料顯示,小紅書DAU月均8318.7萬,消費能力較強的年輕群體占比高達72%,女性使用者占比幾近7成。

小G是成都某高校的大四學生,大學期間多次錯失校醫院九價HPV疫苗的她分外焦慮,決心趁着畢業前的空檔期将“人生大事”解決掉。為此,小G緊盯着本地放苗消息,在各個約苗平台多番嘗試,卻一無所獲,反而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最終,深感疲勞的她還是向曾經瞧不上的“黃牛”妥協,在小紅書“姐妹”的推薦下添加了一位聲稱可實作技術幫搶的中介。

起初,小G對所謂的中介“戒備森嚴”,但後者為其提供了多份聊天記錄、約苗記錄,外加該中介朋友圈充斥着各地約苗資訊,使小G逐漸放松了警惕。一番詢價後,中介引導小G添加了成都本地約苗群,并告訴小G代搶需先交600元定金,搶不到定金隻退一半,搶到後再支付4000元尾款。

正當求苗心切的小G準備付款之時,她發現所謂的約苗群處于全員禁言狀态,這使其再度提起了警惕心,暫緩了轉賬。後來,小G在添加詢問同群群友後得知其繳納定金後不僅疫苗沒能搶到,就連事先承諾的一半定金也需要在小紅書給該中介好評或是為其拉新後才會退。而現在,小G所在的本地約苗群亦時不時有新人加入。

未受騙的小G無疑是幸運的,但更多警惕心不高的使用者卻已深陷騙局。據媒體報道,部分約苗黑中介甚至會人為編造預約成功短信騙取尾款,甚至不惜僞造約苗網站,騙取錢财在數千至數萬元不等,而被騙者正是來源于微網誌、小紅書等社交平台。

而為了争奪流量,某些黑中介不僅冒充部落客,甚至還會通過“代發”攬客。據悉,代發大多面向達人或素人,黑中介通常不會選擇同達人合作,素人代發門檻極低,對粉絲量、既發筆記量均無要求,相對酬勞也并不高。

一般來說,圖文代發每單價格在5至8元區間,原則上代發人需原創圖文,但據業内人士透露:“文字的話,去一些相關微網誌裡節選幾段拼起來就行,但圖檔不能直接複制,而是通過截圖的形式更改圖檔MD5值,避免被系統識别到重複。”

随着這些混亂、批量複制的代發湧入平台,使用者不免在資訊轟炸中上當受騙。在黑貓投訴平台上,以“小紅書”“騙”為關鍵詞所搜尋到的投訴共1257條,以“58同城”“騙”為關鍵詞所搜尋到的投訴則有2194條。可見,小紅書已相當于大半個“中國最大的騙子集散地”。

但即便如此,小紅書與本就屬中介平台的58同城還是有本質差別。中介們之是以湧入小紅書,除觊觎小紅書的優質流量外,也看準了小紅書的“種草”基因。

中介包圍小紅書

以“種草”為基本面貌的小紅書,其UGC内容社群着重于分享“産品”與“經驗”,而精準的内容分發将UGC内容聚合為更小的興趣圈層,進而激發使用者歸屬感并增強讨論度。在“内容産出-興趣圈層-内容再産出”的循環推動下,小紅書逐漸積累起一批批優質而精準的筆記,涵蓋方方面面,而去中心化的流量分發模式則對中介等長尾賬号較為友好。

相比同為内容社群的知乎與短視訊平台,小紅書“筆記”着重于圖文混合輸出,創作工具涵蓋貼紙、濾鏡、模闆、标簽、文本等多個闆塊,這使其在産品呈現、美化方面優于知乎。而直覺的圖文形式亦使其具備遠短于抖音、快手的資訊傳播鍊條,這便賦予了其工具屬性,越來越多地被使用者當作第二搜尋引擎。

是以,盡管無法同抖音等短視訊平台的流量池相比,但小紅書自帶的工具屬性使使用者往往為XXX而來,相比之下,抖快雖DAU更高,但使用者使用場景上以閑逛,打發時間居多,缺乏目的感。

基于不同的場景用途,相對廉價的白牌商品很容易在抖音直播間賣出,但諸如中介等強目的性服務類消費卻很難在短視訊平台達成;相反,在“種草”邏輯的作用下,毫無特點的白牌商品很難在小紅書激起讨論,而諸如醫美、留學等服務類消費卻能培育起固定的興趣社群。在營銷環境每況愈下的當下,這自然引來了饑餓的群狼。

不過,58同城作為中介平台,能靠人為放寬稽核從中獲益,小紅書則不然,盡管2020年小紅書的80%的營收來自廣告業務,但前述黑中介也好、代發軟廣也罷,并不會為其創造利潤,反而會拉低平台内容品質,進而損害社群活性與商業利益。

是以,小紅書并不願成為58同城。為此,其近幾年一直在加強對虛假營銷、軟廣的打壓。不過,初期平台隻是制定了《小紅書社群公約》,要求筆記分享者需要“申明利益相關”,當下則逐漸上升為封殺部分品牌。今年2月,小紅書更是針對亂象頻出的醫美闆塊推出“醫美品類專項治理”,整治對象從賬号到公司,最終落到行業,反映出小紅書對内容治理的恐慌。

可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面是為維護平台内容品質,一面是小紅書對平台内容品質的維護,一面則是中介們賺錢與求生,後者意願顯然甚于前者 ,這也使得多次治理後的小紅書仍然充斥着亂象,甚至演化為了主動出擊。

前述小A所遭遇的私聊轟炸,一定程度上便是機構為對抗平台而進化的産物,畢竟自己宣傳走不通,隻能在其他内容下私聊使用者。這更野蠻,也更瘋狂。而使用者規模不斷擴張之際,UGC内容随之多元化,内容積累量亦會量級提升,小紅書将面臨的問題隻會更加複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