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油價持續上漲,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添了一把火!

極目新聞記者 黃永進 曹磊

視訊剪輯 曹磊

實習生 董彥希

3月18日0時和4月1日0時,國内成品油價接連上調,95号汽油開啟“9元時代”,攀升至每升9.36元;92号汽油每升價格也逼近9元。

連日來,極目新聞記者多方走訪了解到,在燃油車日常保養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成品油價格的大幅攀升、出行成本的明顯提高,一定程度上對武漢車主和“準車主”們的買車、換車、用車決定産生了影響:有不少市民開始調整出行方式,或考慮購置新能源汽車。剛剛過去的3月,有近20家車企宣布旗下新能源汽車漲價,但市民的搶訂熱情依舊有增無減。

與新能源汽車市場趨熱相同,目前城市内各種充電站、充電樁的建設也在加速。據統計,自2019年以來,湖北省内充電樁的數量,三年增加了四倍,達到6.5萬台。

油價持續上漲,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添了一把火!

燃油車主有意縮減用車,根據實際改換公交出行

3月18日,武漢成品油價格大幅上漲,92号汽油價格每升漲至8.66元、95号汽油價格則達到9.27元。而在去年3月18日,92号汽油價格還隻是每升6.79元、95号汽油每升7.26元。漲幅皆為28%,接近三成。

到了4月1日,武漢油價繼續高位上漲,92号和95号汽油分别漲至每升8.75元和9.36元。

以92号汽油為例,車主加滿一個50升的油箱,與去年同期相比多花費約100元,這讓一些車主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3月17日當晚,武漢不少加油站裡都出現了車主們趕在油價調整前排長隊給車加滿油的景象。很多人抱着能省則省的心态,盡管油箱内還有不少油,還是選擇在油價上調前加滿。

武漢95後市民陳先生去年大學畢業,在家人的支援下買了台雪鐵龍轎車。工作不到一年,沒啥積蓄,油價的持續上漲,對他造成了不小的經濟壓力。

因工作需要,陳先生經常穿梭于武漢三鎮,每個月駕車裡程達到1200多公裡。今年以來,他每個月要花1000多元加油,而去年上半年,他每月加油才花700多元。

陳先生表示,随着油價上漲,他選擇公共交通出行的次數明顯多了起來,“如果時間比較充裕,公共汽車和地鐵又能直達,我還是會選擇乘公交或地鐵,這樣劃算。”

新能源車市場持續趨熱,更多司機願意優先考慮

油價居高不下對燃油網約車有何影響?

某網約車平台燃油車主範師傅介紹,盡管和去年相比,網約車的打車價格并無明顯上調,但是車主的營運成本明顯高了不少。範師傅說:“現在,我一天跑下來大概能接300公裡的單,同比去年同期,每天的油耗成本至少就要高60塊錢,算下來,一個月我要少賺将近2000塊錢。”他目前正在考慮是否去租網約車平台的新能源汽車。

價格低、政策優、上牌友善、不限号,武漢街頭的“綠牌照”新能源汽車也越來越多。

範師傅算了一筆賬,市面上比較熱門的燃油車型,排量在1.5T-2.0T之間,平均每公裡大約要花油費0.87元,但不少純電動的新能源汽車每公裡所耗電費可低至0.1元。同時,随着城市充電樁的普及,新能源汽車充電也更加友善。

據武漢汽車流通行業協會釋出的《2021年湖北武漢汽車市場分析》顯示,2021年,武漢市汽車保有量約420萬台,其中新能源車汽車保有量為11萬台,較2020年增長了3.8萬輛,增幅超50%。

油價持續上漲,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添了一把火!

搶訂新能源車熱情高,開車上路仍有諸多擔憂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大陸新能源汽車市場分别迎來了1月和3月兩波漲價潮。尤其在3月,多家車企釋出調價公告,将漲價原因歸結為“供應鍊成本持續上漲”。

3月中旬,特斯拉在一周時間内連續上調3次車價,在當月,除特斯拉外,還有比亞迪、理想等近20家車企宣布旗下新能源汽車漲價。

不過,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上調并未“勸退”消費者。因擔憂新能源汽車在未來持續漲價,消費者訂購愈發積極,甚至出現熱門車型一車難求、下訂單後久久不能提車等情況。

消費者搶訂新能源汽車的熱情持續高漲,但一些擔憂也仍然存在。采訪中,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不少市民認為新能源汽車在使用中,會存在車輛充電時自燃、電池續航不足、充電樁進小區受阻、售後費用高等問題。

即使是已經買了新能源汽車的司機,也或多或少地會在使用過程中出現裡程焦慮。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内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裡程已提高到了600公裡,但據了解,在實際使用中,尤其是在冬天車内需要開空調的情況下,續航裡程還是會“打折”。目前,市民使用的大部分新能源汽車,續航裡程平均值約為360公裡。

武漢車主劉先生使用新能源車已有兩年。但他在日常使用中,經常會因車輛電量不足而憂心:“前兩天我開車到外地辦事,車子跑了300多公裡就快沒電了,心裡慌得不行。”經過一番尋覓後,他終于找到了充電樁,才算解決了“燃眉之急”。

記者查閱武漢某網絡報料平台發現,截至今年3月25日,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民意訴求已近500條。多數留言回報的問題為:小區周邊缺乏足夠數量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汽車充電問題亟待解決。

油價持續上漲,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添了一把火!

市區充電樁使用頻次高,充電站變多但仍需排隊

新能源汽車在城市裡的公共充電條件如何?充電站、充電樁的建設能否滿足新能源車主們的充電需求?

3月30日14時30分,極目新聞記者來到位于武昌區德平路的一座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場站内充電休息的司機很多。該場站内共有30根充電樁,60把充電槍,除少數處于檢修狀态的充電槍,56把充電槍正在滿負荷工作,還有不少車輛在排隊等候充電。

據了解,每日14時至16時、22時至次日0時、次日0時之後,均屬于充電高峰期。充電站營運人士介紹,盡管充電速度較快,依然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充電需求。“以每日14時至16時為例,兩個小時内,大概有150到200個充電訂單。”

4月2日上午,極目新聞記者又來到武昌徐東一座國網電力的充電站,總共16根充電樁,隻有一個充電樁有空位。記者觀察半小時看到,先後有8輛新能源車準備進場充電,但大多因為樁滿而離開。

其中一位車主稱,這座充電站就在徐東大街上,位置友善,充電比較快,就是充電樁數量不多,排隊是常态。

“每天13時至15時是充電高峰期,進出車輛有100輛左右,每天來充電的車大約有170—200輛。”漢陽琴台一處充電站從業人員介紹,武漢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在迅速增加,尤其是計程車、網約車等營運車輛數量更多,充電的頻率更高,對充電樁的需求越來越大。

油價持續上漲,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添了一把火!

充電樁數量三年增四倍,織起社群交通幹道網

實際上,正因為近年來新能源汽車數量的不斷增長,相關的配套設施裝置也在持續增加。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于3月中旬釋出資料,截至今年2月底,湖北省的公共充電樁保有量達到6.5萬個,排名全國第六。而在2019年,這個數字還隻是1.3萬多個,三年裡增長了4倍。

具體到武漢市内,資料顯示,至2021年10月,武漢市已累計建設充換電站880座,建成充電樁10.5萬個,基本能滿足“一車一樁”的充電需求。據《武漢市開展高标準城市建設工作方案》顯示,到2025年,建成集中式充換電站1500個、充電樁20.5萬個,滿足中心城區基本停車泊位和充電設施剛需。

充電樁建設速度持續加快,充電樁數量大幅增加,為何主城區内的部分充電站還會需要長時間排隊?主要原因還是主城區充電站的充電需求相對集中。

“車主們選擇的充電時間、充電站可能都比較類似。” 漢口一座公共充電站的從業人員稱,近期剛開業,每天到站内充電的車輛主要是附近的居民和上班族,高峰期很集中。

記者看到,這座充電站裡建有30餘根直流快充充電樁,半小時就能為續航300公裡的新能源汽車充滿電。而在武漢市,近些年像這樣位于主城區内的充電站正在不斷建成投運。

其中,在城市二、三環線沿線的停車場中,已經建設有不少快速充電站,并以這個“骨架”為支點慢慢向内延展,逐漸在市區建成快速充電站網絡。

據了解,目前,在武漢核心片區,平均600米至1000米就配有一個公共充電站,可提供極速充電便利。

油價持續上漲,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添了一把火!

武漢市武昌環建物業資産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的一位高姓負責人介紹,他們公司在武昌區一共經營着10個充電場站點位,從2019年開始引進的60kw直流充電樁數量有135個,今年引進的120kw直流充電樁11個。其中,位于德平路的充電站屬于規模相對大的場站。

在他看來,目前全市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仍在攀升,尤其是計程車、網約車等營運車輛中的新能源汽車數量更多。相比之下,盡管充電樁的建設仍在持續,但在使用上趨于飽和。

資料顯示,早在2019年,國家相關部門就聯合釋出《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确将進一步加大對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闆”建設和配套營運服務的扶持力度。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持續向好,國家政策也在不斷扶持,充電樁市場的競争也開始變得激烈。記者了解到,目前武漢有多家企業參與充電設施的建設,其中以國網武漢供電公司、特來電、星星充電等企業為主。過去數年裡,它們每年為武漢新增百餘個公共充電站,這一趨勢仍在繼續。

連結

将穩步增加智能充電樁,新能源汽車使用更安全

近年來,武漢市的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在數量上穩步增加,而且還實作了多種功能的智能化服務。

在武漢,智能化的充電樁網絡已經初具雛形并投入運作,通過手機APP就能找到附近街道、小區、商超地下的大小充電站;漢口三陽路至澳門路沿線的智慧路燈也已在燈杆上為新能源汽車提供了充電裝置。

此外,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内,部分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充電站已利用5G技術實作了監控系統與停車系統互聯,可自動識别新能源車牌,控制充電停車位的智能地鎖,充電車主隻有通過APP預約充電時間,才能打開智能地鎖,防止非充電車輛占用停車位。

接下來,相關充電樁建設機關還将聯合各界社會充電營運從業者持續推廣充電樁智能滅火裝置、智能地鎖等新應用,讓電動汽車充電更安全有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