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蜉蝣撼大樹!《誤殺2》尺度驚人,執法者與女記者才是全片的亮點

《誤殺2》能否毫無疑問将撐起12月到元旦檔期的票房重擔。第一部票房大賣,制作團隊從中找到了編劇和财富密碼,改編電影二次加工成為了《誤殺》系列最引以為傲的賣點之一。

蜉蝣撼大樹!《誤殺2》尺度驚人,執法者與女記者才是全片的亮點

同第一部一樣,《誤殺2》也改編自其他電影。原版《迫在眉梢》,由丹澤爾·華盛頓主演,得分高達8.4分,展現了角色魅力與編劇能力。

珠玉在前,《誤殺2》的難度不小,但出色的“落地化”處理,突出東方式的家庭親情關系,以及媒體與執法系統對于社會群體和個體的影響,使得《誤殺2》有着自己獨有的銀幕魅力。

被輿論牽着走的媒體

《誤殺2》的故事不複雜。父親林日朗(肖央 飾)救子心切,為了奪回原本屬于兒子的移植心髒,他被迫踏上了劫持醫院人質,要求媒體介入曝光的險途。

林日朗持槍進入醫院,把院長、兒子的主治醫生達馬、以及多位病人當做人質,開始了與警察和媒體的智鬥周旋。

随即,故事以倒叙展開,類似羅生門一般的叙事真相被一點點補齊,直到片尾才道出全部事實,這是影片叙事方面的可圈可點之處。

林日朗是一名尚未成名的編劇,為了孩子的生命,他編出了自己人生中最具震撼力的劇本,賭注高昂,代價涉及多條生命,他必須把故事說完整,并且足夠感人,隻有這樣才能吸引媒體,左右輿論,向高層施壓。

蜉蝣撼大樹!《誤殺2》尺度驚人,執法者與女記者才是全片的亮點

有了劇本,林日朗還需要“銀幕”。與媒體有交集的他選擇了名記者李安琪作為切入口。

李安琪是新晉的紅人,對大新聞敏感度十足,而且“敢打敢拼”,有着年輕人特有的新聞正義感與媒體責任心。她一開始隻是将林日朗看做流量的誘餌,把他當做自己的新聞素材而已。但随着事件的推進,她逐漸了解到了移植心髒背後的龐大利益網絡。

她從厭惡、中立到同情,對于個體的渺小,利益群體的嫉惡如仇,她雖然幫助林日朗完成了心願,但也徹底失去了新聞人該有的“旁觀者”态度。

可以看到,李安琪雖然在林日朗的指引下,揭露了真相,但也始終被林日朗所左右,媒體可以為個體發聲,但不該左右輿論,甚至最後被輿論所左右。

蜉蝣撼大樹!《誤殺2》尺度驚人,執法者與女記者才是全片的亮點

真相不能被情緒化控制,非理性的情緒會讓真相失去了力量,人們隻會宣洩,而忘了反思。

影片結尾耐人尋味,林日朗奪回了正義,也接受了懲罰,他用一次死亡完成了勝利。在整個事件中,隻有他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者。

而滔滔不絕的李安琪最後面對鏡頭卻“失語”陷入無聲,她明白自己被“利用”,失去了新聞人的客觀中立,成為了林日朗控制大衆輿論的私人“工具”。

李安琪最後還失去了新聞人的身份,但她以追求真相和正義為告慰,算是給了自己一個解脫。

《誤殺2》将媒體推上了風口浪尖。女記者的介入,電視台與網絡的傳播,看似掌控着事态發展,可當結局露出獠牙,媒體不過是男主角“借刀殺人”的工具,最後面對鏡頭“失語”的名記象征着輿論僭越司法和真相時的尴尬與失落。

失控的執法系統

除了追求真相的新聞系統,追逐正義的執法系統也在影片占據了重要位置。從林日朗劫持人質開始,警察就始終包圍着醫院,成為了媒體素材的重要成員。

任達華飾演的老警探張正義無疑代表着警察系統的理想一面,對于正義的不屈追求。一開始警察還能保持中立,劫持人質自然是犯法的,不論因為什麼原因,都是錯誤,需要被修正的。

蜉蝣撼大樹!《誤殺2》尺度驚人,執法者與女記者才是全片的亮點

但随着事件的展開,特别是媒體的介入,輿論不斷沸騰。正義僭越了執法公正,遭人質疑。張正義一邊和林日朗談判,一邊追查他給出的線索,逐漸逼近真相,同時保護了新聞人的安全。

而張正義的上司,一開始也能理性對待,要求“強攻”突破,不與劫持人質的“暴徒”進行任何談判。這是合乎規矩的做法,沒有任何問題。

但後來因為派出的特警被俘,加上上級的越權要求,局長和張正義都被迫妥協,甚至違心做出一些不符合規矩,不符合道德的舉動。

面對群情激奮,警察不得不開始保護“撤退”的官員,與大衆對立,成為記者鏡頭裡,給“殉道者”林日朗陪襯的背景。

蜉蝣撼大樹!《誤殺2》尺度驚人,執法者與女記者才是全片的亮點

就此,《誤殺2》完成了主題中,對于媒體與執法系統的全面否定,将道德閃光與人性溫暖推演到了極緻。

東方式父子情

《誤殺2》的淚點在于林日朗與兒子小蟲之間的深厚父子情。父親願意用生命來拯救兒子,一命換一命,這是東方式父子情的樣闆式表達。

蜉蝣撼大樹!《誤殺2》尺度驚人,執法者與女記者才是全片的亮點

白發人送黑發人,這在東方情景下是悲劇。林日朗無法接受送走自己的兒子,但犧牲自己,用生命換取成功,讓兒子來“送”自己,則是可以接受的。

蜉蝣撼大樹!《誤殺2》尺度驚人,執法者與女記者才是全片的亮點

這一命題,也是影片雖然改編自美國電影《迫在眉梢》,但因為做了不錯的“本土化”處理,令《誤殺2》同第一部一樣,讓觀衆在看片時不會因為熟知劇情而出戲,即便看過“原版”,大家也可以因為故事與人物的“接近性”而産生深刻共鳴。

畢竟父親用“死亡完成一場勝利”的壯舉已經讓人淚盈于睫,而底層人的勝利與覺醒又使人振奮不已。

蜉蝣撼大樹!《誤殺2》尺度驚人,執法者與女記者才是全片的亮點

叙事的伏筆與轉折,因為林日朗編劇身份的加持,“戲中戲”結構的營造,帶來了不錯的叙事節奏感與觀影懸疑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幾場隐喻做得透徹且兼具東方美感。

螢火蟲無疑為全片主題,它們無法在燈光下發亮,是因為它們習慣于黑暗中發光,當無數“小蟲”化身“螢火蟲”,便能照亮整片幽暗森林,完成“蚍蜉撼大樹”的奇迹。

蜉蝣撼大樹!《誤殺2》尺度驚人,執法者與女記者才是全片的亮點

而父子之間“踢足球”的親情培養又與平民遇到難題被各方機構“踢皮球”甩鍋的不負責行為形成互文。

這些落地化“改編”是《誤殺2》引發觀衆深層次共情的最重要法寶,也給後面的類似影片提供了方法論。

蜉蝣撼大樹!《誤殺2》尺度驚人,執法者與女記者才是全片的亮點

在一個具有異域風情的“真空”地帶,《誤殺2》拍出了尺度,隐喻清晰且深刻,這對于内地電影來說十分難得。

繼續閱讀